盛夏为序 青春未央
北京青年报

2025-07-04 02:51 语音播报


  7月的风伴着栀子花香,轻轻推开毕业季的门。毕业纪念册扉页的祝福、毕业照里被快门定格的笑容、书包夹层里泛黄的草稿……此刻,这些都成为时光的馈赠,闪烁着青春的光芒。我们曾抱怨作业太多、考试太难,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日常里藏着太多美好。那些曾经看似沉重的负担,如今都化作了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就像夏日午后的风,带着淡淡的花香,拂过心头。

  最后一课的密谋与狂欢
  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三3班 冯馨宁
  指导教师:左秋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七月伊始,盛夏的光影在校园中不分畛域地铺展开来。高三的走廊褪去了过往的繁忙与喧闹,倏忽之间,告别的日子悄然临近。回忆起过去三年在八一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激动、不舍等百般情感翻搅在我的体内难以名状,于是决定用笔尖记录些许校园趣事与临别前的肺腑之言,试遣愚衷。
  5月28日——高中正式上课的最后一天,连最爱睡懒觉的同学都提前了二十分钟来到教室。同学们一个个神秘兮兮地交换着眼神,嘴角挂着一抹淘气的微笑。只见班长意味深长地分别向两位语文课代表点了点头,两人立即拿起一摞卷子,一口一个“曹老师我要问您题”,把班主任“挟持”出了教室。班里的人群骚动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气息。班长向门外望了望,确信“安全”后从桌子底下掏出一个巨大的、鼓鼓囊囊的黑色袋子,将其中的“宝贝”一组一组地分发给众人,随即躲在班门的一侧、手执一个金黄的圆筒蹲下身来。
  这是大家翘首以盼的时刻,我们紧紧地盯着教室的门口,没有一个人出声。“叮叮咚咚”的上课铃如山间的溪流流淌在耳畔,曹老师的脚步声亦在慢慢靠近。一步、两步……猛然间,整个班爆发出“耶”的欢呼声,五彩缤纷的丝带涌向曹老师所在的方向,金灿灿的礼花在“砰”的爆鸣声中腾空飞舞。老师脸上的笑容如五月的牡丹一般绽放开来,眼中饱含难以言表的喜悦与欣慰,向欢呼雀跃的同学们热情地挥手。班长冲上前去,代表全班将写着“师恩难忘”的荣誉奖状颁给了曹老师。台上、台下皆是笑作一团。
  这是我们班提前一周精心策划的结课仪式。班委与大家经过头脑风暴与仔细协商,完美地完成了独属于我们高中生涯的“最后一课”。
  光阴似箭,三年来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记得晚自习课间各班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狂奔到操场,在绚丽多姿的晚霞中感受自然之神奇多彩;记得12月艺术节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光芒四射的我们用精妙绝伦的舞蹈与真挚动人的歌声领会艺术的美妙多姿。一步一回头。那些看似傻乎乎的、稚嫩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为今日之我而奠基,那些“当时只道是平常”的谆谆教诲与校园琐碎已成为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桥牌教室里的青春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1班 庄肃涵
  指导教师:孙月梅
  实验楼的尽头,藏着一间桥牌教室。那不是学校的标配,而是我们社员亲手打造的乐土。我们一起选定了薄荷绿的墙漆,又在孙老师的指导下,一丁一卯地建起那座刻着“NT”字样的展柜。无将定约,是桥牌里最纯粹的较量,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
  初三那年,孙老师第一次把我领入这间教室。在讲师朱老师摊开的52张牌前,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扑克不再是数字,而是一句句无声的语言,充满了信息、承诺与陷阱。庄家手中的牌被无形的丝线串联,每一次出牌都在牵引着牌局的走向。我走入的,是一个关于思考与默契的领域。
  第一次走出桥牌教室,是去参加市里的比赛。赛场上百张牌桌齐整排列,我和搭档对视一眼,看到的不是紧张,而是兴奋。我们用牌张作语言,在沉默中交换信息,达成一次次看似不可能的定约。那一次,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走回教室,明白了桥牌是一场“两个人的战争”,更是一个团队的荣光。并非每一次走出教室都有凯歌。当我们有些飘飘然地走进成人社区赛的赛场,才见识到真正的山高水远。那些头发花白的“老法师”,手指或许布满褶皱,出牌却稳如磐石。我们在最后一桌被牢牢“钉”了一天,积分是刺眼的负数。当我们垂头丧气地走回教室,队友们相顾无言。朱老师笑着安慰我们:“这分是必须要输的,这是学费。”那一刻,教室的薄荷绿墙壁似乎有种安抚人心的力量。那次惨败,让我们重新学会谦逊,也拥有了面对失败的坦然。
  最重要的一次走出,是踏上全国赛的赛场。我们不再只有热情,更多了复盘后的冷静和争论后的默契。开局不利时,一个眼神就能给予彼此力量。最终第七名的成绩,没有带来狂喜,而是一种踏实的、沉甸甸的满足感。我们知道,这次走出,带回的是属于整个团队的成长。
  桥牌教给我的,不只是牌桌上的胜负。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念头萌发,我渴望以另一种方式“走出”去——将这份乐趣分享给更多人。我考取了讲师证,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孙老师、朱老师那样的引路人。
  高中毕业那天,我又一次走入桥牌教室,孙老师笑着将那张讲师证递给我。阳光透过窗户,在熟悉的方桌上投下光斑,空气中仿佛还回荡着我们无数次的洗牌声与探讨声。走出这扇门,也走出了我的高中时代。回头望去,这间小小的教室,安静地立在走廊尽头。它装着的,是当初走入时的好奇,是每一次走出时所见的世界,更是一段回不去的、关于我们所有人的青春。
  
  六载梧桐影 一页少年诗
  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六3班 梁青杨
  指导教师:王露淇
  7月的风裹着蝉鸣,轻轻掀开了毕业纪念册的首页。我站在熟悉的校园里,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枝头叽叽喳喳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六年前。那时候,校园里有一个小亭子。当时的我还不认识亭子上的字,老师告诉我们它叫“润心亭”。亭子旁边还有几棵树,枝头的小鸟就如同现在一样叫个不停,像极了课堂上吵吵嚷嚷的我们。现今,那儿变成了“动物园”,养着几只羊驼。羊驼时时伸长了脖子向外探着头,就像那年的我们般懵懵懂懂。“梧桐不知何处去,人面依旧笑春风”,几年下来,刚入学时的小亭、绿树、同学和教我们认字的老师都随着夏日远去,只剩下夹在纪念册中的干枯树叶标本与我脑海中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最激昂澎湃的还是学校举办的辩论赛。翻开纪念册,照片中的我们默契配合,不断突破自我,并最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感谢你们的陪伴,因为有了你们,我在小学六年中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懵懵懂懂涌入了校园,又匆匆忙忙地各奔东西,就像夏天雷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老师的教诲同温柔的春雨一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又如同纪念册上的花纹一般,不经意间就把每一页装饰得美轮美奂。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保持安静,学会了聆听他人,学会了分享欢乐,学会了品味离愁,宛如枫丹大道的花朵一样,受了雨水的浸润,悄悄地,悄悄地,就绽放了。
  翻开纪念册的最后一页,定格在毕业纪念照里的我们正笑着对镜头挥手,照片边缘,不知是谁的笔尖晕开了墨痕,像极了眼眶里打转的泪花。这藏在纪念册中的欢笑与泪水,会化作心底的星光,照亮我奔赴下一场山海。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这段青春赋予的勇气,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比失而复得更珍贵的是你们
  中关村第二小学六4班 黄柘心
  指导教师:刘春艳
  毕业季,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却让人愈发珍惜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就在这段特别的时光里,一件小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那是一次失而复得的经历,也是一份友情的见证。
  那是个周四的早晨,炙热的阳光把塑胶跑道晒得滚烫,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心烦意乱。我脱下一件粉色外套放在操场边,等上完体育课再去拿时,却发现它不见了。
  我又惊讶又着急,其他同学的衣服都好端端地整齐放在那里,唯独我的外套消失得无影无踪。更让我难过的是,这件衣服我挺喜欢,最近几乎每天都穿。我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上几个同学,立刻就有人表示陪我一起去找。
  我们跑遍了操场,把失物招领处翻了个底朝天,却连衣服的影子都没见着。但大家都不死心,总觉得可能漏掉了什么地方。就这样,我和同学又仔仔细细找了两遍,希望能有奇迹出现,可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我们又累又热,个个大汗淋漓,垂头丧气。我沮丧地想:这件衣服太容易撞衫了,八成是被别班的同学认错拿走了,恐怕找不回来了……虽然嘴上没说,但我心里其实还存着一丝小小的希望。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不同的同学陪我继续找衣服,可每次都空手而归。直到有一天,我们又一次来到失物招领处,突然发现一件和我那件外套颜色、花纹一模一样的衣服。“我的衣服!我找到了!”我禁不住喊出了声。同学连忙把那件衣服从衣架上取下来,可当我接过来的那一刻,笑容顿时凝固了——这根本不是我的,尺码明显比我的小。我默默放下衣服,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就这样,我渐渐对找回衣服不再抱希望,也不愿再提起这件事。
  又过了好几天,我正在家里上网,电脑微信提醒有一条新信息,是好朋友珊珊发来的:“我和甜甜、有有上完兴趣班,在失物招领处找到你的衣服了。是150码的对吧?有有已经先带回家了,明天给你。”我一下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紧接着,惊喜和感动一起涌上心头。原来,当我已经放弃的时候,她们都还在默默地帮我寻找。
  那一刻,我的心被感动深深包围了。是她们,让我在“失而复得”中,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珍贵。这份感动,就像一束温柔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里,也让我懂得——朋友之间的陪伴与关心,是最美好的礼物。
  毕业就像一阵夏天的风,马上要将我们吹向不同的方向。但那些藏在小事里的同学情谊,会陪我走过岁月长路,永不褪色。
  
  紫藤花下 少年书影
  中关村第二小学六2班 余灵钧
  指导教师:解蓉
  校园里那一架紫藤,每到春深,便倾泻成一片淡紫色的流云,仿佛时光的锦缎从廊架顶悬垂而下,温柔地笼罩着少年光阴。花穗累累,在风中轻轻摇曳,花荫无声地垂落,拂过我们奔跑而过的额头,也拂过静坐读书时专注的侧脸,缠绕成记忆深处最柔软的思绪。
  紫藤花影之下,藏着太多欢快的时光。记得小紫花刚绽出苞芽时,科学课上的蚕宝宝正神奇地吐丝结茧,仿佛将我们的好奇也一并织入银白的茧房。我们曾在花荫里摊开课本,读着稚气的句子,忽有不知何处飘来的花瓣,悄然栖落书页夹缝,竟成了天然的书签。课间时分,我们几个小伙伴在花架下嬉戏小憩,笑语在浓密的花影间碰撞跳跃,如一群扑腾的鸟雀。体育节时,热烈的加油声,震碎了花架下的光斑,一时竟忘了汗水的咸涩与疲惫。
  然而最深刻的记忆,是在模型社度过的难忘时光。当我们在郝老师的指导下,把图纸与材料铺陈在桌上,紫藤的幽香透过窗棂萦绕在鼻尖,让我感觉到一阵熟悉和心安。细小的纸条在手中翻飞,切割的轻响如同春蚕食叶,汗水滴落在图纸上,灵感突至时眼中迸发的光亮,最终幻化成我们心中美好建筑的微缩世界。
  当我们即将踏上全国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的舞台时,某个冬夜的训练中,我偶然抬头望见路灯下的紫藤——曾经繁茂的花架,现在只有枯瘦的枝丫在寒风里颤抖,恰如我当时被困住的焦灼心境。
  回到家,妈妈告诉我:“紫藤的根和茎里藏着一个‘能量银行’,是储存营养的仓库。冬天,看似萧条,实际上是积蓄能量,为的是再一次绽放!”那一刻,我不再焦虑,与伙伴们默默地埋首打磨每一处细节,在灯光下织就逐梦的经纬。
  最终,我们摘取了全国总决赛三金两银两铜的丰硕成果。当阳光穿透藤蔓缝隙,照亮了我们胸前的奖牌,伙伴们笑得开怀——那些并肩奋战的汗水与星光,终于酿成了此刻醉人的甘甜。
  毕业的日子终究临近,我再次经过紫藤花架,用不了多久,豆荚将垂落如铃,就像班主任解老师给我们的那份沉甸甸的爱与期许。我有太多的不舍,伸手抚摸一枚嫩绿的豆荚,它无声地告诉我:生命原是如此,告别与启程本是一体——小学的时光在花荫里沉淀为记忆的果实,而深埋的根脉早已汲取了足够的勇气,终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抽展出属于自己的、青翠而坚韧的新枝。
  
  课堂上的月光与江湖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1班 刘昀轩
  指导教师:孙月梅
  记得学校操场角落那棵老槐树吧?它虬枝盘结,浓荫如盖,曾是我们秘而不宣的江湖据点。课间铃声一响,我们便如轻捷的麻雀,倏忽飞聚于此。或交换新得的“宝物”,或争论昨晚电视里谁胜谁负,喧闹声里,仿佛这方寸树荫便撑开了少年心中无限辽阔的天地。还有那堂课,老师正讲得入神,不知谁桌斗里的手机竟骤然响起那首《稻香》,引得全班哄堂。老师佯装愠怒板起脸,目光扫过我们,嘴角却终究没绷住,泄出一丝笑意,我们则彼此交换着狡黠的眼神——那一刻,课堂的藩篱仿佛被笑声融化,师生之间,默契自成。
  然而,再长久的宴席终有尽时。临别前那场散伙饭,空气里弥漫着无声的凝重。一向喧闹的我们竟也沉默下来。终于有人举杯,杯中可乐泡沫翻腾,如同我们此时无法言表的沸腾心绪:“诸位兄弟,江湖路远,各自珍重!”这一声,打破了沉寂,也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之处。无数只盛满可乐的杯子伸过来,清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如同少年心弦的集体震颤。可乐入喉,甜中带涩,分明是别离的滋味。
  筵席散去,我们并肩走在熟悉的归途上,月光如练,静静铺在脚下,拉长了我们尚未完全长成的身影。此去经年,山高水长,未来行囊里,将装满各自的风霜雨雪。
  可纵使明日天各一方,今朝这浓墨重彩的青春一页,已深深烙进生命底色。无论未来如何奔流,少年们肩并肩走过的那段葱茏岁月,早已化作心底永不褪色的江湖图卷——纵使岁月如刀,也削不平那照片里并肩立着的轮廓;即使前路漫漫,也抹不去那本泛黄纪念册中,少年们落笔写下的滚烫誓言。
  少年人的江湖,纵使没有刀光剑影,却自有它一生难忘的波澜壮阔。那本沉甸甸的毕业纪念册,便是我们曾共同笑傲过的、最珍贵的青春山河志。 统筹/谭卫平 雷嘉
  
  ·教师点评·
  用细节锁住少年时光
  中关村第二小学语文教师 任丹丹
  毕业纪念册,恰似时光长河中精心裁下的一帧切片,承载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梦想与成长。它不应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而应以“真实”为灵魂,以“细节”为筋骨,方能在岁月的流转中历久弥新,触动人心。因此,我们可以在具象而鲜活的场景中,聚焦那些平凡而温暖的细节,用真情传递最美好的祝福。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空泛的抒情,只有那些具体而真实的特写,才能让回忆在笔尖立体成诗,让我们用这些细腻的笔触,留下最珍贵的印记。
打开APP阅读全文